为深入贯彻“三全育人”工作要求,推动课程思政创新,深化公共课程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公共课教学部于4月7日举行了主题为“三全育人 课堂革命”的课程思政擂台赛。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全员参与、集思广益的形式,激发课堂思政建设的创新活力,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提供有力支撑。会议由教学部副主任石洁琦主持,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优秀教师代表共同参与。
全员育人:课程思政创新实践“同台竞技”
本次擂台赛集中展示了多个创新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在公共课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大学外语部团队通过经典故事的跨文化对比分析,结合团队协作、家国情怀等元素,将思政教育无缝嵌入语言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军事理论团队则以“军政融合+认知重构+情感共鸣”教学模式为亮点,将军事训练中的纪律规范转化为课堂育人资源,通过历史事件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多媒体手段,深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计算机团队则以OBE理念为导向,构建了“学术规范教育+技术应用场景”双轨并行的教学链,围绕长文档编辑、数据分析等实训任务,融入科技报国理念,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职业素养。教育心理团队聚焦体育生心理健康需求,通过“运动心理调适”等课堂议题,将压力管理、挫折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推动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全过程育人:创新培养体系为学生发展护航
比赛还探讨了面向体育生的“学-练-用”贯通式培养体系,强调了理论学习、实战训练与实际运用的有机衔接。在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送《体育明星成长纪录片》《军事训练基础技能》等优质资源,结合全运会冠军训练日志等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课堂环节则注重学以致用,计算机课程通过设置“校运会赛事数据统计”任务,要求学生运用Excel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军事理论课中,开展“战术地图绘制”实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在课后阶段,学生被鼓励参与校运会志愿服务、运动损伤康复指导等实践活动,推动课堂知识向社会服务能力转化,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全方位育人:构建“体教融合”特色生态
擂台赛同时聚焦“体教融合”特色生态建设,提出三大关键举措,推动思政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首先,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整合语言类、信息技术类与军事理论课程资源,打造多元化的跨学科合作项目,如“体育外交情景模拟”“国防体育大讲堂”等。其次,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将军事体能训练融入课程教学,并通过心理训练提升学生的竞技心理素质及应对能力。最后,深化体育文化建设,推动心理调适训练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在训练和备赛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奥运健儿案例解析心理韧性培养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文化认同感。
石洁琦副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课堂思政建设,并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鼓励教师在课堂思政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并奖励那些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同时支持相关课题的申报和高水平学术会议的论文投稿;二是加强思政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推广,鼓励教师在部门网站上投稿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为完善体育特色育人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