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公共课教学育人实效,3月27日,公共课教学部石洁琦副主任组织大学外语部、计算机、军事理论与教育心理四个教研室围绕课程思政实践开展了专题交流研讨。此次活动聚焦“协同融合、互学互鉴”的目标,充分发挥不同课程在价值引领与思维训练中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推进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教学协作与创新探索。
在交流过程中,各教研室代表介绍了本组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探索路径与典型做法。例如,外语类课程依托跨文化题材和多模态教学资源,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借助AI工具优化学生创作表达与情感共鸣的路径;计算机课程则结合技术训练任务,围绕学术规范、职业伦理与国家战略,将技术实践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强化课堂仪式感和时政引导,注重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的双向引发;教育心理课程则立足学生成长规律,从心理调适、价值认同等角度切入,构建更具亲和力与渗透性的思政表达方式。
此次交流不仅展示了各教研室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方式上的多样实践,也为后续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教学互评等方面的协作奠定了基础。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教研室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合作支持,只有打破壁垒、汇聚合力,才能实现公共课教学“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公共课教学部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形成跨教研室、跨课程、跨学科的协同育人格局,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合度与实效性,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