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课堂英语课上,石洁琦老师通过讲解课文《他心中的鼓岭》,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引导体育生思考体育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价值。通过互动游戏、真实案例和情境对话等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英语应用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体育作为文化桥梁的重要作用。
真实故事启发体育生思考跨文化交流
课堂伊始,石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课文《他心中的鼓岭》,该故事讲述了美国物理学教授密尔顿·加德纳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以及他妻子多年寻访中国鼓岭的感人经历。石老师借此启发学生思考:“体育是否也能像鼓岭一样,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石老师分享了一些体育领域的真实案例。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期间,世界各国运动员不仅在赛场上竞争,更在赛场外建立友谊,展现体育的团结精神。她还提到了在国际赛事中,中国运动员与外国选手互相鼓励、共同训练的温暖瞬间,生动展现了体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趣味互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考虑到体育生的英语基础,石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并运用课堂所学:
关键词匹配游戏:学生需要将“teamwork(团队合作)、respect(尊重)、friendship(友谊)”等词汇与实际体育场景相匹配,并尝试用简单句子造句。
体育小故事分享: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训练或比赛中经历的团队合作或跨文化交流经历。例如,有学生提到曾在校际比赛中与外国选手交流动作技巧,尽管语言不通,但通过肢体语言和微笑,依然建立了默契。
情境对话演练: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中国运动员和外国选手,围绕“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运动项目、表达对对方的尊重”等主题进行模拟对话。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在未来国际赛事中的自信心。
培养体育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在课程最后,石老师鼓励学生思考:“作为体育生,我们能如何用体育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同学们积极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
成为国际体育赛事志愿者:在未来的大型比赛中帮助外国运动员了解比赛规则和文化背景。
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体育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等,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华体育精神。
通过日常训练与外籍教练或运动员交流:学习先进训练理念的同时,传播中国体育文化,增进国际友谊。
思政融入课堂,助力体育生成长为国际化人才
本次课程不仅提高了体育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体育的跨文化价值。正如石老师所说:“体育不仅仅是竞技,它是连接世界的桥梁,你们每个人未来都有机会通过体育与世界对话。”
石洁琦老师通过真实故事、情境互动和体育案例,让学生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思考体育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世界影响力,也引导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体育人才。